项目一线奋斗者|侯言凯:用脚步丈量大地,争做地质勘探一线的“倾听者”与“践行者”

侯言凯,男,汉族,河北涿州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2009年参加工作,是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地下空间探测与监测技术团队的技术人员。十六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地质勘探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仪器倾听地球脉搏,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坚守一线:大地脉搏的“倾听者”

从校园到野外,用技术探索未知。2010年,刚刚毕业一年的侯言凯随队奔赴陕西太白原始森林,运用电法、电磁法技术为水利工程勘查地质构造情况。夏季的山区,湿气弥漫,工作服常常被汗水浸透;天气变幻莫测,时而酷热难耐,时而暴雨倾盆。原始森林中植被茂密,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测量设备也时常无法接收信号。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一干就是60天,用汗水和坚持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地质数据。

从原始森林到现代矿区,用技术突破难题。2022年,侯言凯带队完成了山西矿区光纤传感技术的布设任务。七月的山西,紫外线强烈,气温一度攀升至40℃。面对高温和蚊虫叮咬的双重考验,他毫不退缩,深入研究并细化施工工艺,优化施工环节和流程,高质量完成了光纤布设和监测数据采集工作。这项技术的应用,为矿区安全监测和灾害预警提供了重要支撑,展现了他在技术创新中的能力和实力。

从技术突破到资源开发,用专业助力发展。近两年来,侯言凯作为项目经理,带队先后完成了安徽、湖北两地盐矿的盐腔精细探测任务,累计探测面积达8.38平方公里。矿区环境复杂,采卤管线交错,农作物密集,部分地表还存在塌陷风险,给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带来巨大挑战。面对困难,他带领团队深入实地踏勘,详细掌握管线分布、植被覆盖及塌陷区情况,圈定重点风险区域,制定周密施工计划。最终,他高质量完成了三维地震精细探测任务,为矿区盐腔发育形态分析和潜在致灾因素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助力矿方安全生产,也为资源合理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舍小家为大家:责任与牵挂之间的“顶梁柱”

物探工作性质特殊,常年野外作业,与家人聚少离多。他深知对家人的亏欠,却始终将工作放在首位。

在责任与牵挂之间,他用坚守书写担当。2023年7月,涿州遭遇强降雨和洪水,防汛形势异常严峻。然而,侯言凯却毅然踏上了前往外地的工作征程。回望身后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的心中充满了不安与不舍。但深知工作的紧迫性,他克服了内心的牵挂与不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积极与矿区对接,进行现场踏勘,优化施工方案,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任务。他的坚守与奉献,不仅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家庭与工作之间,他用行动诠释大爱。一次,母亲因急性贫血住院,他却因云梦盐矿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无法立即回家。为了保证项目的正常推进和顺利实施,他只能将牵挂深埋心底,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尽管心中充满矛盾与不舍,他依然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努力寻找平衡。

 

 

 

精益求精:技术创新的“践行者”

侯言凯深知,地质勘查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他立足岗位,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地下空间探测与监测领域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他累计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水平。

在他的带领下,多个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优质专业地质报告一等奖、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二等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等多项荣誉。此外,他带领的“光纤传感”和“盐矿精细探测”项目组也荣获单位先进班组称号,个人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侯言凯是千千万万平凡地质勘探工作者的缩影,用努力和奋斗传承“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用青春和汗水践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物探精神。作为大地脉搏的“倾听者”,他们默默守护着地球的律动;作为地勘精神的“实践者”,他们勇往直前,开拓未知;作为最美的“逆行者”,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砥砺前行,用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首页    总院新闻    项目一线奋斗者|侯言凯:用脚步丈量大地,争做地质勘探一线的“倾听者”与“践行者”